为什么外边都在通胀,而这边好像没事呢?

代天驭民和自我驱动,是两套经济差异的关键。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自我驱动和自我解放的精神开始质疑和挑战代天驭民的模式,而后培育了近代现代的资本主义模式,启发了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整理和完善。

到底是封建的藏富于国,让民众饿不死更好。还是资本的藏富于民,让大多数人成为中产,保持发展的多样性更好。

马克思选择了后者。

因为后者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它进一步解放了大多数人身上的枷锁,进一步去除了封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分配关系。

如果工资不怎么涨,福利低下,那刺激经济繁荣,必然导致的通货膨胀,会让物价超越大多数人的购买力,而生产资料私有化特有化,导致这些人面临生存困境。因此,封建模式管理的底线就是,人,不可以饿死。

反之,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下,工资和福利同步增长,实际上,大多数人已经享受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分红,通过货币和财政刺激的新的更大的蛋糕,已经开始分配。

而如果同时面临经济萧条,前者承受的代价更大,因为都没有怎么富过,过冬能力极差,导致他们会加强凯恩斯主义,用地产-基建的持续债务危机,进一步陷入更大更长久的滞胀。后者因为富裕过,再加上藏富于民的福利模式,可以选择轻度的凯恩斯,也可以选择自由主义周期出清。

前者,保障生存权。后者,保障发展权。

至于为什么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模式,我绝不会以无知的屁股决定脑袋的偏见来分析,反而以历史唯物主义来定论。

1.资源与人口的协调

2.先后完成原始积累的时间点

3.历史周期的僵化和迭代程度

4.现实周期既得利益的权益分配

5.科学自由与宗教信仰(主意识形态)的分歧

6.实干和口号的差距

7.分配与再分配的玄机

8.国际贸易地位

9.同盟实力

10.金融完善度和成熟度,以及内外地位

11.新增剩余价值回归值和剥削率

做个最简单的数例说明,来完成对回答的结束:

同样新增1000单位社会财富,A模式靠国有垄断+稳定红线,B模式靠自由市场+议会斗争+自由工会。A模式经济角色构成为特有资本、民间资本、普通劳工。B模式经济角色构成为自由资本、普通劳工。

分配侧:

A模式下,特有资本拿走800,民间资本拿走150,普通劳工拿走50。

B模式下,自由资本拿走700,普通劳工拿走300。

生产侧和消费侧:

A模式下,特有资本拿走的800,其中300用于自己享乐,剩下500用于再生产投入和积累。民间资本拿走的150,其中100用于自己享乐,剩下50用于再生产投入和积累。普通劳工拿走的50基本都用于生存。

B模式下,自由资本拿走700,其中200用于自己享乐,剩下500用于再生产投入、积累,以及社会福利制度。普通劳工拿走的300,用于生存、发展和享乐。

结论:

A模式的经济目标是红线理论,以劳工不饿死为核心分配方式,工资和福利低下,配套牛熊可控的必要生存资料价格,而后用垄断和新定价模式,拉开奢侈品、高级消费品和底层生活用品的差距,让分配多的人去高消费,让分配少的人去基本生存消费。

比如,廉价的水电、粮食、公共交通等。

但其他非生存消费品,则严重分化,比如五毛钱的冰糕和五十块的雪糕。

比如对奢侈品的消费,可以超过B模式。

B模式的经济目标是公平理论(不是平等),以持续的改善劳工福利,促进经济繁荣和分配平衡为核心。温和的通胀是长期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工资会持续的跟踪物价,配套福利来改善劳工生存权乃至发展权,社会提供大量的靠勤劳就可以成为中产的就业机会。公共建设,不需要过分的压低价格,而是让供需决定消费。

因为高收入,没有收拢走大量的民间财富,其本身不需要什么特别打压的基本生存资料价格。

A与B都有公共福利,但A的账目不透明,并不是自由市场买卖,而是提前收重税,过高的剥削率,将本属于劳工的自由消费力给收走了。看起来一些公共建设消费,很便宜,仅仅是因为劳工没钱接盘或者说“提前接盘过了”。而B将部分财富直接给劳工,劳工直接接盘应有的公共消费,更能激活市场的供需作用,充分博弈的促进下,公共福利更加完善。

体现在现实经济中,A模式的特点总是“内需不足”,B模式的特点总是“福利养懒汉”。

而A模式没有完全激活市场规律,供需对价格的博弈很难持续发挥作用,配合高剥削率,维持稳定,需要更多的非劳动人口,而扩张的管理人口,加剧了对剩余价值的消耗,导致劳工需要养活的寄生人口更多了。

B模式则基本靠市场供求关系来组织生产,同时用议会反垄断+民间自由工会共同促进福利模式完善,更加节省经济成本。

B的缺陷,也是无法解决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只能承受好处和坏处,一体两面。

但反过来说,解决了这些缺陷,那不就共产了?

因此,不如B的A,本质上仍然是历史唯物主义起作用,发展不到位罢了。

但凡号称解决了市场缺陷的,不过是另一种加剧缺陷的落后模式。

A模式确实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问题在于,一体两面下,反过来公器私用也是常规操作。毕竟修阿房宫等等,又不是给劳工住的。

B模式给劳工充分选择自由,自己对自己负责。而共产之前,乌合之众的群体效应当然也会反噬。

都有缺陷,当然选个更进步的,历史又没法一步到位。

马克思的选择是B模式,并估计B模式来的更猛,充分的解放一切落后关系。

直到B模式的终点,科学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