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做到深刻洞见未来,精准预见先机?

这个世界的演变趋势到底能不能被预测?

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特别是笃信这样那样“测不准”之类的“科学”定律的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随机的、偶然的,那么未来的世界会怎样演变自然也是不可被预测的。

那他们会怎么应对身边种种的测不准、不确定呢?

靠概率。一件事情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就是他们思考、决策、做事的核心依据。

这种认知对吗?

对于只有这点认知的人来说,是对的。但是,从更高的维度来讲,这种认知又是非常可笑的。

来想象一个场景。

现在假设你看到一只正在觅食的蚂蚁。

你说,这只蚂蚁在你的视野范围内成功觅食这件事,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

从蚂蚁的视角来看,能不能成功觅食,是偶然的。它并不知道在它当下的活动范围是不是有食物的存在,也无法知道它所在的活动范围会不会天上掉馅饼,只能凭自己仅有的觅食工具(嗅觉、触觉)瞎转悠、碰运气。那么能否成功觅食自然就是偶然事件了。

但从你的视角来看,这只蚂蚁能不能找到食物,还是偶然事件吗?

当然不是。

因为在这只蚂蚁的活动范围和嗅觉范围内到底有没有食物,你一眼洞穿,那么它最终到底能不能在你的视野范围内找到食物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一个确定结果:有食物的存在,它就能找到,没有食物,它就不可能找到食物,没有第三种结果。

甚至你还可以随心左右结果。比如,你想要让它找到食物,你可以随意撒点零食在它周围,那么,它必然能寻觅到食物。如果你不想要它在这里找到食物,你可以把它周围可能是它的食物的东西迅速清理干净,让它无食可觅。

所以,这只蚂蚁的行为结果,对你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概率问题,无论它怎么行为,对你来说都是肉眼可见、随心可控、可预测的确定结果。

只要你想A结果,你就可以左右它产生A结果,想要B结果,你完全可以控制它产出B结果。

推此及彼,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会不会就是那只会到处乱转,觅食靠碰运气的蚂蚁呢?

对于只会用数据统计、概率、运气、感觉等来认知这个世界,以及决策行动的人来说,是的,就是上面的那只蚂蚁。

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偶然的,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你要是从人的视角对这只“蚂蚁”发出指点建议说,“小蚂蚁呀,这里没有食物,你在这里注定是找不到食物的”,它可能只会瞄你一眼,然后送你一句神经病。

聪明人一定领悟到我要说的关键是什么了。

偶然、必然这种认知,只是我们人类在视野、思维无法企及的地方产生的一种片面的主观认知,它并不是事情本身的真相。真相是一切事情的发生与演变,在某种视角、维度之下,都是可预测,乃至可控的。

对一件事,你的观察维度越多,视野范围越广,所能洞见的真相越全面,这件事的演变趋势的可预测度对你来说就越高。如果相对于这件事,你的影响力还非常大(比如,你之于蚂蚁,影响力就超级强大),那么,你甚至可以轻易左右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反之,你就会觉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随机的、不确定、不可控。

把这个逻辑用来理解整个世界的演变趋势,其实也是一样的。

这个世界的演变趋势并不是不可预测,不可掌控的。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维度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全面,看到的真相越多,你就越容易预测未来的某些趋势。

如果你的能量足够大,你甚至可以轻易左右某些趋势。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很夸张、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腾讯的公众号就直接改变了整个媒体行业的格局。这个公司只需要随便出台一个公众号运营的新政策,就可以轻易改变数千万自媒体写作者的写作风向,进而影响十亿人的思想三观。

美国随便放出一个加息的风声,全世界所有国家就得立马召开紧急经济会议,出台相关的经济调控政策。

这些不都是凭据自身强大影响力左右行业趋势、世界趋势的真实例子吗?

实际上,全球视野下的股市、楼市、教育、医疗、娱乐等等,每一个行业中的大变动和未来发展趋势,当今发生的种种国际冲突、战争以及未来格局,都不是什么随机、偶然的不可预测事件。

在某种视角下,它们都只是按照提前写好的剧本在演进。甚至,包括很多人脑子里面的各种“偶然、随机”的认知观念,也是这个剧本演进的一环。

要想在当今这个危机重重的世界安然生存,自由立足,你就必须对这些剧本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以获得足够多的真相。否则,你真的就会如蝼蚁一般,活在各种不确定带来的恐惧、焦虑与无助中。

那我们怎样才能突破“蚂蚁”视角的束缚,进入高维视角,洞见这个世界的更多真相呢?

有几个要点。

第一,开启“阴阳眼”。

聪明人或者说智人和笨蛋、蠢人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

鬼谷子有一句话深入骨髓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句话就是“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牛人之所以表现得聪明、智慧,就在于他看问题时,从来都是习惯于透过现象、表象去捕捉背后的隐象、暗象,所以说“圣人之道阴”。笨蛋则恰好相反,他肉眼见到什么,就以为事情的真相就是什么,于是他们的思考也就止于表象,浮于表面。事情的根本都抓不住,把事情做砸,经常干笨事,就很正常了。这就是“愚人之道阳”。

任何人事物的全貌都是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个部分所构成的。要想看清它的全貌,当然就要阴面和阳面都得看。

看事物的阳面是很容易的,睁开眼睛就尽收眼底。这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只要生理器官正常,是人都会。

但事物的阴面就很费劲了。它不仅藏得深,还往往跟人的思维惯性认知相反。大多数人都会囿于自己的思维惯性,所以,很难看到一件事情的阴面部分。

但也正因为难,你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大多数人都只会用自己的阳眼看世界,而你呢,除了阳眼,还努力开启了自己的阴眼。能见人之所不能见,知人之所不能知,事情的全貌在胸,自然就容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此时,你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就是料事如神的牛人。你要是事事如此,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说一个准,在别人眼中,你就超凡入圣了。

所以,凡事要想洞见深刻,不仅要开启你的“阳眼”,还要开启你的“阴眼”。

第二,清洗主宰你多年的低质低效的阅读观

注意上面说的开启“阴眼”,并不是说要你开启一个什么天眼通之类的特异功能,而是指突破常规的惯性思维,养成除了用眼捕捉可见信息之外,同时还要培养用脑捕捉眼所不能见的隐性信息的思维习惯。

只有把这种思维习惯变成本能、条件反射,你的深度思考才算是入门。

怎样才能培养起这种思维习惯呢?

你可能会觉得这需要经过什么方法来进行特别训练。用不着。

这种思维习惯本质上就是一个阅读取向的问题。

很多人进入社会之后,看书、检索信息,依然是学生时代的那一套:文科生,喜欢寻章摘句,背诵好词好句;理科生喜欢背公式,套模型。保留这些学习习惯的人,进入社会之后,阅读学习会很喜欢收集精辟的观点、思想、金句,追求万能公式一般的结论、公式或者定律。

他们以为获得这些东西,就把握世间真理,洞见人间真相了。他们以为天下所有问题,只需往这些“真理”身上一套,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逢人吹牛时能搬出几个专家口中的这样定律,那样效应,就觉得自己挺牛了。

然而,这恰好就是你变得肤浅、粗鄙的根源。

实话给你讲,那些一语惊人的精辟观点、金句、定律、效应之类的东西,不仅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还是你开启“阴阳眼”,走向深刻的最大障碍。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就是说真正能够干成大事的人,不是那些掌握了什么高见、高级理论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将大事化小,小事化细,懂的从关键细节入手的人。

你想创业赚大钱,把最牛的经济学著作读完,把天下所有的成功创业理论、赚钱定律都掌握,有用吗?

或许能帮你开一些眼界。但肯定帮你赚不到什么钱。因为你连从什么地方入手都不知道。

真想赚钱,假设想做烧烤摊赚钱,你就找一家赚钱的烧烤摊儿,打工半年,把店面的选址、食材品种的选择,进货门路,烧烤手法,调料配置,线上、线下的营销手段,跟当地管理组织融洽相处的手段等等都跟东家悉数学习,掌握。此时,就算你什么创业理论、知识都不具备,但你反而会有很多接地气的烧烤摊创业想法,也清楚地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甚至还能清楚地评估这个项目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等等。

此时,你的烧烤经验、认知,不见得能帮你一定创业成功,但是一定会比你去学一大堆创业理论更管用。

假设你第一家烧烤店成功了,借着第一家的成功经验和操盘细节,很容易就上手第二家,第三家,第N家……最后,你的烧烤店做成了品牌连锁,成了行业翘楚,烧烤品牌连锁店这件大事就被你做成了。这就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再大的事情,都是从一个一个的细节开始的。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真正能对你产生实际价值的知识、信息,是那些对现实问题能提供关键细节的解决方案的知识、信息,而不是从细节中抽象、提炼、归纳出来的各种高大上的理论、定律。

实际上,如果你沉迷于各种学说、理论、模型、定律、效应类型的知识学习的话,你会发现读完一本书,脑袋是很空的,学习效率奇低,也提不出什么高质量、接地气的问题。

如果你不清楚我描述的这种状态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你就去拿一本西方哲学著作来读一读,不管是黑格尔,还是康德、尼采的,都行。拿一本来读几个章节,你就知道我描述的是什么状态和感受了——读多少,迷多少,忘多少,读到最后,你还得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智商有问题。

以概念解释概念,以理论解释理论,差不多是西方人文类学科的通病。这类书籍看多了,跳不出来的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说话假大空,张口闭口,理论、模型、概念一套一套的,但是,他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也说不清楚,真到荷枪实弹做事的时候呢,就抓瞎了。

实际上,市面上很多知识都是障眼法,它们存在的使命就不是为了让你明白,恰好相反,让你越学越不明白才正是它们的基本任务。

比如金融专业,你以为做投资真的需要很高的知识门槛吗?你以为那些真正在金融市场赚了钱的人,靠的是什么高大上的金融知识理论、投资模型和专业工具吗?

错了。这些东西本质上就是用来收不明就里的小散们的智商税的。反正我所知道的在资本市场赚到钱的大佬,从来不会依赖于什么投资模型或者k线分析。他们重点分析的都是国际局势、政策风向、大资本集团的背景动向、散户心理等等。

如果是天量级的资本集团入市投资的话,能不能赚钱,跟金融理论、模型啥的就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了,那可能都是政治,乃至军事层面的问题了。

现在明白你读了那么多书,懂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了吗?

因为你在课本上、市面上学的东西,十之八九都是障眼知识。真正有用的知识,十之八九都没有在课本上出现过。所以,你虽然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但是实际上,你的有效知识量其实少得可怜。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一个原则:少读理论、鸡汤、观点评论、情绪抒发、无病呻吟类型的书,多读“社会写真”类型的书籍,如实录、纪实、传记、真实案例解析类型的书籍。

比如,你想知道美国企业在世界丛林中保持绝对竞争优势的秘密,那么,你千万不要去读那些所谓的美国管理大师写的《企业管理XXX定律/法则》一类的书籍,应该看《美国陷阱》一类真正写实的书籍。前者大多是作者脑洞意淫抽象出来的内容,后者则是对美国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手段的真实揭露。

“社会写真”类书籍,正是上面说的,能够给你提供足够多的真实细节的书籍。这类书籍的信息密度和信息质地都是非常高的。信息密度和信息质地高,对应的,你的学习效率也会非常高。

我是在大学快毕业时,才悟出这个阅读之道。之后的阅读重点就转向了这类书籍。结果发现仅仅一年时间获得的信息量、认知高度、思考深度,就是以前十多年的总和都不止。

这类书籍阅读多了,你自然而然都会进入到前面说的“阴阳眼”思维模式——当别人提出一个社会现象或者问题时,你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现象背后还藏着什么重要的、不为人知的关键细节信息吗?有什么线索去把它扒出来吗?

当你往这个方向上去思考和进行信息检索、采集时,关于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阴”面真相就会被你揪出水面,此时,你看到的一定会比别人多,也一定会比别人更深刻。

第三,梳理出自上而下贯穿事件终始的的逻辑线。

前面两项功课做足,还不足以让你对整个世界产生一览众山小的大局观。要达到这种境界,还需要最后一步:对你前面积累的大量的细节性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最终,梳理出一条自上而下贯穿事件终始的的逻辑线。这条逻辑线才是能够真正帮助你预测未来的关键。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自上而下,一个是贯穿终始。

什么叫自上而下?

从家庭的视角看个人的行为,从公司的维度看员工的行为,从行业的角度看公司的命运,从国家的视野看行业的兴衰,从全球的视野看国家的兴亡,从时代的背景看人类的命运走向,这就叫自上而下。

什么叫贯穿终始的逻辑线?

任何大事拆分来看都是无数的小事。单独看这些小事,都是零散、碎片、毫无关联的。但是把它们按照某种属性放到一起比对着来看,你又会发现它们有一些共同的指向或者运动倾向是贯穿整个事件始末的。这就是我们需要梳理的逻辑线。

有句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是没毛病的。人类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变的只是剧情、角色和台词,剧本底层的逻辑从来没有变过。

即,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的逻辑却一直在重演。

如果你抓住了这条亘古不变的底层逻辑,接下来的剧情会怎么演变,自然就很容易预测了。

以上就是预测未来趋势的关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