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怎么养成?(逻辑学阶段运用)

思维从混乱到清晰,会经历下面4个阶段:

第1阶段:混沌初开

这个阶段的人,思维比较混乱。

你最经常可以从他们那里听到的,就是:对了

“对了,我想blabla……”
“对了,我觉得这样好像挺不错”
“对了,我又有个idea了。”

但是,他们的想法,往往经不起推敲。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有想法就不行吗?

当然不是,有想法肯定是好事,但是思维水平在这个阶段的人,没能力分解想法,没法判断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有多高,重点是什么,要展开哪些工作,最后可能会有一个什么结果,他们的思维,就像是一张白板上,时不时出现几个点,而且这些点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就像这样的:

v2-ed1c3117fb2b18966d14233c4bd66237_r20221208

举个例子,之前有朋友和我说,他想开个特产店。——这是个idea。

那我就问了:那,为什么想开店呢?——引导对方分解idea。

他说:就是现在工作也不好找,也不太想上班,就想自己开个店,赚点钱。——没明确目标

你发现了吗,他就是“三无”:

1、没有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做

2、没有思路——不知道怎么做

3、没有目标——不清楚要达到什么目标

这类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遇到,他们通常只能完成“有明确指引的任务”,例如:

按一下电脑主机箱上,大大的那个按钮,然后打开WPS这个软件,新建一个Word文档……
如果,你给他的任务是:把Word加上LOGO发我,那他们可能就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总之,这个阶段的人,思维是混乱无序的,偶尔会有“灵光一闪”,但没法“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第2阶段:探索冰山

这个阶段的人,就清晰了不少,他们知道了一些事项,原来是建立在特定公式的基础上的。

比如,

1、给Word文档加LOGO=原文档+LOGO
2、一家店的营业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3、一家互联网公司,通常来说,是由技术部+产品部+运营部,这三个主要部门构成

所以,这个阶段的人,有了个想法之后,就能根据这个想法,快速铺开一张网,去思考和分析需要做哪些工作。

比如,还是上面那个例子,你想开一家店。

那就会涉及到至少这4个方面的问题:

产品——渠道——流量——运营

v2-9edde2511c344d7d53bdcf80c9a10cd4_r20221208

所以,你以为的开店,真的就只是花点钱,租个店,进点货,雇个人,卖产品?里面的事情多了去了,你只不过看到表面是挺简单的,但是你永远没看到的是,在这背后,别人做了多少事情,才能让一家店正常运转。

但在这个阶段的人,他们就有能力看到这些事情,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的思维更清晰了,知道想做一件事儿,永远没那么简单,他们懂得用手中的公式,从一个点,迅速帮你铺开成一张网,这张网中的各个要素,要么是相互关联的,要么是层层递进的。

总之,没有一个是零散的。

那你发现没有,在这个阶段的人,思维就清晰多了,他们已经明确知道,一个问题,往往是由多个“子问题”构成的,他们能快速拆解出这些“子问题”。

这个过程,就是在做加法。

想要达到这个层次,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多去思考“冰山下面的东西”,用不了太久,就能达到这种水平。

v2-81f6870dfd573a16dfc6531efe31c7b9_r20221208

看到一家店在做促销活动,就去想一下,如果你是这家店的店主,那做这个活动,你要关注到哪些方面?
看到一个新开的店面,去评估一下,开这样一家店,资金支出的结构是怎样?大概需要多少的资金?

这就是:看+拆

看一个现象,然后不断去拆解,多去问自己:

1、这是个什么?
2、它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做加法的过程,当你可以很详尽地剖析一个系统里的所有要素的时候,那你就已经达到了这种水平。

第三阶段:看穿本质

看透本质,是高手的能力。

比如,同样是咖啡店,同样要考虑产品、渠道、流量、运营,那瑞幸和星巴克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星巴克,其实打造的是“第三空间”
瑞幸,其实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至少它自己是这么想的)

那么,第三空间,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体验。

给你提供一个空间,既不像家里那样随意,也不像公司那样严肃,你可以轻松地和朋友聊天,和恋人约会,和同事谈工作,这里有品质不俗的咖啡和糕点,尽力给你打造一种高级感(虽然他们的高级感和我们的已经不一样了~)

那么,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用户。

所以你会发现,你哪怕去瑞幸的线下门店,想要下单,都只能用他们的小程序下单付款,他们压根不提供“扫码付款”的服务,因为互联网公司嘛,肯定要看新增了多少用户,有多少活跃用户,所以瑞幸运营的逻辑就是:用更低的价格,换更多的用户。

现在,你就会发现了:

星巴克的运营重点,是高级感

瑞幸的运营重点,是用户增长

至于其他的,重要吗?是挺重要的,但是,但是,肯定没有自己的“核心飞轮”重要。

星巴克要高级感,肯定就不能做力度太大的打折,不然怎么显示出自己一杯30多块咖啡的所谓高级?

瑞幸要做用户增长,肯定就不能花太多力气,去把线下体验店做到极致,不然这成本简直不要太高。

这就决定了,同样是卖咖啡,但瑞幸和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他们都不是以「咖啡质量」,作为最重要的要素。

所以,这个阶段,就是在做减法。

根据你这家店、这个公司、这个项目的独特性,找到对于你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然后围绕这个点,把80%以上的资源和精力扑上去,不断聚焦,聚焦,再聚焦。

当你能够不断问自己:

1、这个重要吗?
2、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吗?

那么,你的思维就更清晰了,因为你学会分清了主次,懂得了抓主要矛盾,做到了化繁为简。

第四阶段:探索韵脚

最最牛逼,又清晰的思维是什么?

是动态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比如,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就是在说事物的发展是兴衰交替的,没有永恒不朽的兴盛,也没有绵绵无期的衰败。

比如,过去的二十年,是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一段时间,无数商家学会了如何在线上开店,也有不少人通过互联网,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是最近几年,你也会发现,线上好像增长不动了,各种红利消失殆尽。

如果现在有人问:怎样才能像马云一样,再搞个“阿里巴巴”出来?那几乎所有人可能都会觉得你疯了,因为,时代变了。

这压根不是怎么“拆解任务”的问题,也不是“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行业周期”的问题。

你想再建一个阿里巴巴级别的互联网公司,至少在这个行业周期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你要判断的是,下一个行业周期,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它出现的前提是什么?你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才能让你在下一个风口,成为第一只被风吹起来的猪?

我特别喜欢那句话: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踏着相同的韵脚。

什么意思?

意思是,历史永远有自己发展的规律。

比如,在行业生命周期里,会有4个主要阶段:

曙光期:发现需求,理想主义者划出一片天地,开始苦逼地吭哧吭哧
朝阳期:需求增多,开始有越来越多人进入,并且相互竞争
成熟期:行业稳固,获取微薄利润
夕阳期:行业下滑,有人留守,有人迁移找新机会

v2-c4a9a5adef5e885151823a275d183707_r20221208

无论你把“行业生命周期”套到哪个行业,它几乎都成立,这就是规律。

大毁靠周期
大成也靠周期

如果不去谈周期,只关注方法论,那就是典型的草莽,这种人,无论你的思维有多清晰,你最多只是站在「战术层」思考问题,但真正决定一件事儿能不能干成的,一定是先判断你目前所处的周期,不同的周期,打法和方式,其实都不一样,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

那怎么养成这种“动态思维”?

1、多关注新闻(不局限于行业新闻)培养宏观视角。
2、尝试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去了解之前未曾了解过的人、事、物。
3、多结合周期,参考更多的成功/失败案例,去分析各种原因。

当你对历史的韵脚越来越熟悉,你抓住机会的能力自然也越来越强,那你也会发现,技巧和方法论,就再也不是自己追求的东西,因为它们是那么渺小,只是战术环节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清晰的思维,其实就是:

1、能够建立“公式化思维”,看到冰山下面的东西

2、能够拎清主次,知道哪些东西是最最重要的

3、能够洞察周期,懂得自己在哪个周期里,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总结:战术很重要,但只有战略才能移山造海。——这就是清晰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