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为什么网上多的是不婚的人们,现实生活中身边的朋友们都排着队结婚生子?(绝对意义的喜&社会规范的喜)

这玩意说透了有点深,而且也不光是局限在结婚一件事上,这个思潮在好多社会行为上都有体现。

我个人更愿意称之为个体在社会行为上的从众效应。

咱拿类似结婚这类喜事稍微解释一点点。

什么叫喜事?

喜事分两种,一种是绝对意义上的,纯度非常高的真喜事;另一种则是被社会规范定义出来的喜事。

前者这种喜事啊,反而你在现实生活里看不到太多。

譬如说升官发财这种绝对有好处的事情。

你没见朋友圈谁发一条今天捡到狗头金了吧?

因为这么好的事,公诸于众,他怕大伙给他起哄请客,甚至借钱。

你也没见过朋友圈谁天天嚷嚷自己官升副处了吧?

因为这种事只适合工作场合的小范围人知道,大伙都知道的,道喜之后,就是托他办事了。

因此,高纯度的喜事往往是泯然于人世间的,属于自个偷着乐的类型。

而后一种被定义出来的喜事,大家才都乐意跳出来说。

什么叫被定义出来的喜事呢?

这就是人类古代统治者的智慧了,他们很会把一件“明明是对酋长主教皇帝老儿有利的事情”去描绘成一件“对你个人有利的事情”,再叫你个人自发的,主动的,当成个功绩,给秀出来。

目的是带动周围有更多人为了这个功绩,去效仿这类社会行为。

效仿的人越多,顶层的人得利自然也就越多。

比如结婚,结婚本身是个人到岁数的自然行为,满足生理心理的一系列欲望,而满足之后,也是得买单的。

家庭啊开销啊这些,婚后都得负责。

也就是说对于个自然人,婚姻其实是喜忧参半的,就好像吃了饭必须得拉屎,香嘴臭屁股一样,它是个平凡事,算不上对个人绝对有利的喜事范畴。

但有婚姻就有家庭牵绊,就不会满大街光棍混混乱逛悠,对酋长天皇们是绝对有利的。

于是酋长天皇们怎么样?

大力宣传婚姻,有婚姻才有完整人生,你才是个不那么拉胯的黎民百姓。

婚姻“被定义”为喜事,在几千年的包装打磨下,从个人行为升格到社会行为,叫大伙自发的乐意喊出来“俺有人收啦”。

同理,生孩子这件事,本质上也是欲望的副产品,对于主观个体来说,也是喜忧参半。

但有新生代,酋长天皇们的统御就能可持续发展,于是也被定义成喜事了。

尤其古代国防靠冷兵器,冷兵器靠大老爷们耍,所以生了男丁,就被歌颂成喜事里的喜事。

再同理,买房置地,其实对于个体来说,有稳定住所固然好,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灾难迁徙不便,搁在今天就是贷款还半辈子。

喜忧参半。

但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有安定的人就有稳定的社会结构,大大的喜事。

于是乔迁之喜,也被认为是值得拿出来秀一秀房本地契的好事情。

又同理,考取功名,虽说上朝做官对个人很好,但负面buff是一句话说不对,九族遭殃,这也是脑袋别裤腰带的行当。

但对于皇上来说,选拔更多牛人辅佐自己,是绝对的喜事;同时普及教育,叫大伙都识字懂理看得懂圣旨王法,总比管理一群野蛮人来的简单易行。

因此念书考功名,也被定义成值得拿出来说事的喜事,出村进京都有村长牵驴,驴头有大红花,大红花上坐着你。

所以综上

咱归结所有在我们原生意识里,值得被拿出来炫耀的喜事时,稍微冷静想想喜事的本质,往往背后都有一定程度的忧患。

它们于我们个体是中性事件。

它们于王图霸业才是绝对的正面事件。

因此王图霸业们就开始捅咕,开始定义,把这些事情和当事人拿出来夸奖。

为的是引导更多人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上古的,原始的,口口相传的朴素舆论场里的智慧所在。

好!那么这一味药劲道还嫌不够怎么弄?

那就把这些事情的反面,定义成负面buff即可。

不结婚就是个没人看得上的乐色。

不念书就是大老粗,哪怕发财了也是土鳖,土财主,暴发户,不值得佩服。

不购地契就是流民,赤贫,大盲流子。

不生娃娃,伪劣产品你就,谁知道你是不爱生啊,还是零件不好使,泥塑的螺丝怼不进螺母啊嘿嘿嘿……

你看,本身是选是或者否,都是喜忧参半的中性事件,搞成天清地浊的两极分化,就致使选是的人有资格炫耀,选否的人不敢言语了。

觉得这两味药火候还是欠一点,咋整?

好!一咬牙一跺脚,猛料再添意味。

把个体事件和群体利益牵扯起来,让你看在钱的面子上,都不好意思不从。

你看上述这几件事,是不是都属于只要你做了,就可以明目张胆问熟人圈子敛份子钱的?

这你就懂了。

这就能让一些即便能琢磨明白,但左思右想也必须回本的人,基于利益层面也趋向于做这几件事了。

实的虚的,精神的物质的,阳春白雪的下里巴人的,各个层面都照顾到了。

那么,当你的人生发生这几件事的时候,能不争先恐后的在熟人圈子里做一大波宣发么?

这就是为什么看见现实生活里结婚的,买房的,生娃的等等等等“被定义”的喜事,是最容易被冠冕堂皇官宣的原因了。

这也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你熟人一百名,里头有五个结婚的,从订婚到拍照,从领证到办事,都叫你看见一套标准化流程,时长堪比两季美剧。

你:啊,果然是个恋爱的季节。

剩下九十五个,基于上述社会基因的影响,不想被周遭看做是没人要的或者零件有问题的人,自然闭嘴。

于是你也会自然忽略掉周围已婚和未婚的比例问题。

毕竟只有已婚的,你才能看得到呢。

这有点像我年轻时不敢坐飞机,觉得掉下来死相太不体面,后来老了才想通,全球一年上百万航班都没事,就一两次空难被媒体大肆宣传,才导致我有了坐飞机危险的想法。

其实呢,坐飞机掉下来的概率不比我骑小黄车出街给拜灯顶一跟头的概率大多少。

这都是一个道理,即:

如果只叫人反复看到某样本,则人容易忽视样本总量大小。

咱们在网上看见的都喊不结婚的,都年薪千万的,都家里有矿的,是现实的一部分。

咱们在现实里看见的都拉家带口的, 都中年失业的,都家徒四壁的,是现实的另一部分。

这俩组合起来,才是人间真实。

而能够被喊出来的,是千年沉淀的社会基因自带的惯性,惯性让你认为“喊出来才是对的”。

甚至说这种惯性,已经熟稔的把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分割成若干个段,每一个段的节点,就是上述这些让每个人都能自证“正常人”的若干标杆事件。

所以我们的生命意义,到底是为探索世界而活?还是为自证不居于人后而活呢?

这个问题对于性格自我的人和社会属性强的人,是两个答案。

但两个答案都是错的。

因为生命没确定的意义。

任何事,你喜欢,你就去做,但不用炫耀,因为你喜欢。

你不喜欢,你就避开,没必要抨击,因为抨击很费神的。

你不用为了谁,也不用考虑成全谁,因为你一生连自己都成全不了。

故事的最后,无论你做过什么或没做什么,世界都会迅速忘记你,仅用你一生用来自证时间的万分之一就足够。

我们注定会变成不曾存在过的人,就像在2022年的尾巴上你回忆不起2022年春天那一朵花开的最绚烂一样。

接受生命流逝之静美,而不是旁人在做什么或做的对不对。

你和旁人互为春天的内朵花,刹那倾颓,嬗变易冷,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