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结婚后会有无穷无尽的争吵?(没有爱的能力,只剩权利的斗争,俗称搭伙过日子不能吃亏;或者是被影视剧爽文洗脑过度)

所有的功能性婚姻关系,都会经历四个阶段:
蜜月期 → 权利斗争期 → 死寂期 → 伙伴关系期。
夫妻在结婚后,会马上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会爆发争吵。
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双方没有互相接纳和成长,这段关系就会陷入无望;
并会延伸到对婚姻的失望、对生活的失望中,归根结底最后还是对自己的失望。
于是,巨大的绝望感就产生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的婚姻就像工作中的同事一样: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就是常说的那种「搭伙过日子」的生活。
在这样的关系里,所有的沟通都是事务性的、功能性的:
「明天我加班,你能不能去接下孩子?」
「下个月妈妈六十大寿在哪里订酒店?」
「液化气要去充值了,这两天你有没有时间?」
「晚餐是红烧带鱼还是红烧鸡块?」
……
当然,有了孩子之后还有个很重要的谈话主题——谈论孩子,还有孩子的学习……
在这种关系里,两个人都不会彼此表达太多个人的感受,更谈不上心灵的交流,但所有家庭生活的功能都会运转正常。
是的,正常。
正是因为看起来正常,所以心底那份虚无感才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如果这样人人称羡的生活你都不满意,似乎太不知道好歹了。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蜜月期 → 权利斗争期 → 死寂期 → 伙伴关系期
亲密关系最初的蜜月期,我们会对对方有很多美好的投射,也会体验到很多甜美、温暖的感觉。
随着关系的亲密而带来更多的熟悉感和安全感,我们开始暴露自己内在的阴暗面,同时也渴望对方能做到自己所期待的样子。
曾经讨好、付出的一方累了,想要获得更多的回应,不再愿意继续那样付出了。
而习惯被付出的一方,则可能把这种付出的回收当作一种背叛或辜负。
双方都会期待对方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来爱自己,当对方没有做到时,就会用或明或暗的方式来攻击或惩罚对方。
由于不满,争吵开始了,这时进入关系的第二个阶段——权利斗争期。
这里的「权利斗争」并不是在争某种实际的权利,而是两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需要应该优先被满足。
例如,被理解,被支持,被欣赏,被重视,被照顾,等等。
这个阶段,两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需要有足够合理的理由被优先满足。
两个人都会在这个阶段累积很多委屈、愤怒,甚至心碎的感觉,到最后就会吵得精疲力竭。
所谓的「权利斗争」,争的是两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需要被满足,都希望对方帮助自己填满心灵的空洞。
在这期间,彼此的攻击往往会激发伴侣把曾经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阴影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释放出来。
一个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共同经历了那么多,连彼此的身体都熟悉的人,忽然生出一种陌生感,恍然间好像不认识这个人了。
这种陌生感既让人困惑,又让人害怕。
权利斗争这个阶段,两个人都有饱满的情绪争吵,改变对方这个梦想极其坚定,可以调动大量的生命力来弄出各种戏剧性的事件。
什么摔东西、夺门而出、彻夜不归、冷战十天半个月都不在话下,甚至这些戏码的加强升级版。
经过了若干年的争战,曾经充沛旺盛的生命力早已被消耗殆尽了。
这时,两个人会逐渐平静下来,不再争吵了,不是接纳对方了,而是吵不动了。
如果这时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分开,而且两个人都没有重大成长,那么就进入了关系的死寂期。
死寂期看起来比上个阶段的权利斗争期要和谐——只是看起来。
他们嘴巴上会说:
「他就是这样,我已经接受了。」
「算了,就这样吧。还能怎样呢?」
很多人以为自己「放下」了,但事实上,希望伴侣满足自己期待的渴望并没有放下。
这种「放下」只不过是失望之后无奈的放弃而已,看上去好像是变得更为成熟、回归现实,但是,这种接受现状并没有让自己有更加轻松、喜悦的感觉,反而生出一种悲壮感,是一种不甘心却又无奈的妥协。
这种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并不是真的和解,只是因为真的是吵累了、吵不动了。
累了,绝望了,放弃了。
这份和谐,是把期待压抑下来换得的,但压抑只是把期待埋在了内心深处,它并没有消失。
两个人不再有大规模战争了,更多的是暗潮汹涌,但彼此会心照不宣地尽量在婚姻里完成好功能性的需要:做好男人该做的、女人该做的(或者爸爸该做的、妈妈该做的),该挣钱挣钱,该生孩子生孩子……于是,这个阶段的婚姻就变成满足生活功能性需要的一个合作社。
彼此都没有在这段关系中获得多少爱的滋养,这样的婚姻或者亲密关系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也许在外人看来,两个人同进同出,感情甚佳,但其实当事人都明白,在这段婚姻里,自己内心那个渴望被爱的空洞从未被填满过。
这份对伴侣的失望也绝对不会单一孤立地存在,生命是「全息」的,所有部分都是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叠加的。
所以,这份失望也会延伸到对婚姻的失望、对生活的失望中,归根结底最后还是对自己的失望。
而长时间无法改变时,我们就会陷入无望的感觉中。
于是,巨大的无意义感就产生了。
进入死寂期,两个人几乎不会再有情感和心灵的交流,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所有的交流都是事务性的。
两个人情感关系方面的话题变成了雷区,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触碰这个话题,因为前面有太多不愉快且失败的沟通历史。
在对方那里受的伤没有愈合,也没有治疗方法,于是选择把伤口掩藏起来,不去看、不去想,只是假装它们不存在。
人性里对联结的渴望是天然的,都渴望被爱、被懂得、被陪伴和被关注……如果没有发展出自我滋养的能力,在婚姻里又得不到,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影响对方,对待这些心灵深处没有被满足的渴望,很多人的处理方式是自我说服或者压抑。
这就是人们幼稚的地方。
做选择,勇敢去面对未知
很多人往往太高估意志力或自我说服的力量,以为告诉自己不在乎,就可以真的不在乎。
潜意识的渴望,无论头脑怎样自我说服都不可能压下来。
当心灵的空虚感袭来时,我们为了逃离这种感觉很容易进入另一种沉溺的状态。
说白一点儿,就是容易上瘾:要么对某种事物,要么对某人。
比如,喝酒、打游戏、追剧、打麻将、买彩票、炒股、购物……
道德感比较强或者执着于「优秀」「上进」的社会人格的人会选择看上去更被社会主流所认同的上瘾方式——工作。
大量出差、加班、应酬……
在这里要特别区别一下爱好和上瘾的区别。
以上提到的这些可能只是爱好,但爱好和上瘾最大的区别是:爱好是可以停下来的,而且停下来不会空落落地难受,不会一直惦记着,但上瘾则相反。
而且,上瘾的人为了能持续他们的上瘾行为是不惜破坏其他东西的,如健康。
除了对事物上瘾,另一种是对人上瘾。
很多人对伴侣失望之后,会把这些期待转移到孩子身上。
他们改造伴侣的计划失败之后,继而迫切地希望把孩子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我们的群体意识中,教育孩子的任务还是主要由母亲来承担,所以下面这段话的代称我会用母亲,但也不乏有些父亲也会这么做,只是比率较低。
母亲会对教(Kong)育(Zhi)孩子上瘾,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视孩子为自己生命的全部。
或者,把在伴侣身上缺失的爱全部投射到孩子身上,在孩子那里体验被关爱、被需要的感觉。
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早早就变成小大人的孩子。
很多孩子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他们却在扮演小丈夫的角色,要么特别体贴地去照顾妈妈的感受,要么对妈妈的情绪异常敏感,过度成熟。
有的母亲很没有安全感,害怕自己不被需要,所以潜意识里害怕孩子长大了就会不需要自己、离开自己。
因此,她们会过度干预、过度保护,这样的孩子就永远长不大,始终无法独立。
另外一种死寂期的上瘾,就是外遇了。

在一潭死水的婚姻里彼此都不能在情感上滋养对方功能性的需要完成得再好也弥补不了情感枯竭的空洞所以在这个阶段只要外面有一个人给出一点点关注欣赏关心理解……心被牵引走几乎在所难免甚至自己都会无意识地散发出寻求爱的信号很多看上去不会出轨的好人也会出轨是因为那些看上去带有某种孤独或忧郁气质的人总是很吸引人很容易让有拯救者情结的人爱心泛滥深陷第三者的窘境

在原来的关系中没有修好的功课不会仅仅因为换了个人就消失了最初的蜜月期结束之后还是会进入权利斗争期再到死寂期只不过每换一个新的人蜜月期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如果当事人不自知的话会不断轮回这样的狗血故事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因为你会意识到并不会有人因为你的期待而改变你需要学习的是不再依赖别人来满足内心被爱的渴望也不再依赖别人来让自己快乐而是学会真正地爱自己不是向外抓取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来提升自己而是转而压抑自己内在的渴望体验爱的生命原始的动力宁愿用一些合理化的限制性信念来自我说服

婚姻就这么回事儿

男人女人都一样

大家不都这么过吗

宁愿如此说服自己也不愿改变自己所以在死寂期的婚姻中有些人是工作上瘾成为工作狂不停地加班出差有些人是沉迷网络或游戏有些人是不停地去旅行……

很多人会在死寂期这个阶段停留很长时间像我们父辈那一代人有很多夫妻和对方形同陌路甚至像仇人一样过了一辈子却也不离婚也不改变自己的模式一直到死都没有从这个阶段毕业没能去到下一个阶段就这样在相互怨怼相互纠葛中消磨了自己宝贵的一生

当然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份虚无感就意味着你还没有把自己物化到底你对自己的心和感受还保有一丝敏感渴望体验生而为人本来该体验的东西——给出爱表达爱接受爱这些感觉当你没有真正体验到这些时也许你的头脑可以自我安慰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但内心始终有股力量在不安分地涌动四处寻觅一条可以通向自己灵魂皈依之处的出路

事实是当你感觉被鸡肋婚姻困住时这是你自己的一种选择你并不打算真正离开这个自己一直在嫌弃的情景中要么是侥幸地希望自己在不做任何大的改变的情况下时间的流逝让问题自行消失要么是骨子里就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真正高品质的亲密关系就像弗洛姆所描述的——可以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而双方都会因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因为大多数人的生命标准是很低的好好过日子是他们这辈子的最高目标这种人的人生格言就是能将就的绝不挑战更好的

有个编辑经常会收到一类稿件说自己的父母怎么打打闹闹吵吵嚷嚷地过了一生现在年纪大了相依为命了做子女的就感慨这就是真爱啊吵吵闹闹里才有真爱这个编辑感叹每当看到这样的文章就忍不住腹诽狗屁真爱啊是根本吵不动了

真正的艰难并不是做了一个选择之后要面对接下来的一系列挑战而是你一直无法做出真正的决定长时间胶着在不要之间自我消耗就像我常常在课程里讲的你要么站起来全力奔跑要么躺下来好好休息但你别一直蹲着把自己长时间陷入进退两难左右摇摆的状态把大好的生命都白白浪费在自己各种分裂的人格争斗中外人看你吃喝拉撒一切正常只有你自己知道这种精疲力竭的自我消耗是多么痛苦

很多人以为不做决定是最安全的可以规避决定所带来的风险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这种不做决定僵持消耗的状态所浪费掉的宝贵生命才是你付出的最大的成本

无论你是决定在你的亲密关系里真正给出承诺去沟通去面对去道歉去原谅还是拿出力量带着祝福和感激彻底结束一段亲密关系勇敢地去面对未知都是很好的无论哪种决定一旦真正做了选择你都会感到轻松豁然你会进入下一个全新的伙伴关系期体验到完整而成熟彼此支持信任的亲密关系

来到伙伴关系期彼此都超越了最初幼稚而盲目的期待开始变得更为成熟你更加懂得尊重对方的需要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同时也能为自己的需要负责不是带着情绪和本能去发泄情绪而是知道如何中正有效地表达让对方可以收到你的需要而愿意去给予你

这个过程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超越才能做到的它不可能在含混不清将就侥幸的状态下完成你需要拿出力量去做出选择哪怕暂时没有力量也没关系你依然可以学习成长寻找支持不过绝对不要纵容自己以回避的态度长时间滞留在这里也绝对不要相信别人告诉你的大家都是这样过的你还想怎么样

你来到世上不是来将就的你绝对值得拥有对得起自己人生的美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