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间隔性重复,意识进入潜意识,知识转化为信念,你的行为才会改变.

首先,要认识一个现象叫做“语义饱和”,是指看一个字久了会觉得不认识的现象。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的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这种特点可以让我们对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长时间持续的刺激产生“适应”的效果。好比说如果你一直听到一个嗡嗡的噪音,虽然开始会很受打扰,但过一会儿就开始适应了,不特别注意的话就仿佛声音不存在了一样。这种适应现象又被称为“饱和”,而“语义饱和”就是其中一种。当我们反复阅读某个汉字时,“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对人物面容的辨认和对场景地点的辨认也有同样的问题。至于这种神经抑制现象具体发生在“辨认”的哪个环节,目前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对于大脑思维活动的细节还缺乏明确的理解。

由于“语义饱和”的存在,如果长时间反复地阅读某一段话,或者学习某一个知识,理念,效率是比较低的,对于某一个知识,一开始会有“学会”“恍然大悟”的感觉,但如果短时间内重复去读,重复去看,大脑的神经元对于这一个知识的认知活动就会减小,就会神经疲劳,甚至“短暂罢工”,所以说,对于某一个知识,我们学过掌握以后,不用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重复,因为这时候会出现“语义饱和”的现象,短时间内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去看某个知识点,就会出现“语义饱和”,相关的认知神经疲劳,“短暂罢工”,当“语义饱和”时,即使你反复去看,反复去读已经“语义饱和”的某个知识,这个过程并不会触发大脑神经的认知活动,这个知识也并不会真正进入人的认知当中。所以,真正有用,有认知价值的学习方式是:间隔性重复,当你学过某个知识以后,就没必要短时间内重复了,应该间隔一段时间过后,再去复习,再去记忆,此时就会再次触发大脑神经对这个知识的认知活动,知识会再次真正进入人的认知当中。间隔重复多次,间隔性重复,复习,知识才会再次触发大脑神经的认知活动,知识才会再次进入人的认知,多次进行间隔性重复,多次触发大脑对某个知识点的认知,某个知识点多次进入人的认知中,意识多次间隔重复,形成潜意识,知识多次间隔重复,形成人的核心信念,才能对一个人产生深入而彻底的影响,最终改变人的行为,知行合一,也就是“知道做到”。

知识“多次间隔重复”才能形成永久记忆,知识多次间隔性重复才能成为潜意识,知识多次间隔性重复才能成为人的信念,改变人的行为,知识多次间隔重复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根据这一原理,对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间隔性重复”

1.最好的工作学习方法,做各种事情最好的方法:竭尽全力去做,用尽全部力气去做。

2.无论工作学习社交,总之做各种事情,如果你没有竭尽全力去做,用尽全部力气去做,那么你做得结果就不如别人,被别人超过,做得很差,你就不能够开发巨大的潜能,只拥有很小的能力,你就不能够克服恐惧焦虑难受等负面情绪感受,你就不能马上消除恐惧,你就不能克服一切杂念的驱动力,你就会跟随杂念而动,进行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无法保持专注高效,创造力很高的状态,你就不能够进入一种“专注高效,灵感出现,智力和创造力很高”的状态。

3.无论工作学习社交总之做各种事情,如果你竭尽全力去做,用尽全部力气去做,那么你就能把事情做得超过别人,做到优秀,做到第一,你就能够开发巨大的潜能,拥有巨大的能力,你就能够克服各种恐惧焦虑难受,你就能够马上消除恐惧,你就能够克服一切杂念的驱动力,不随一切杂念而动,不进行一切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一直保持“专注高效”的状态,你就能够马上进入一种“专注高效,灵感出现,创新创造,智力和创造力,创新力很高”的状态。

间隔性重复完成。

 

好与坏都会被强化为信念。

 

复习的间隔和材料的同义不同质,更利于存储(记忆)、逻辑(理解)和提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