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话想送给一事无成的年轻人?(逻辑思维、横向思维、批判性思维)

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桥水基金”(第二名是著名的“索罗斯基金”),曾经在它创立八年时,遭遇重大亏损,几近破产。创始人雷达里奥开始反思自己,他不再绝对相信自己总是正确的,而是反复的问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经过反复思考后,他找到了答案并写出了知名畅销书《原则》,他书中指出,必须做一个谦逊和极度开明的人才能降低犯错的概率。

为了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采用了两个方法:

1.与其他的独立思考者,专家,擅长理性客观分析者,与其保持交流,让他们对自己的推理、思考、决策进行压力测试。来听取不同专业的声音,来反复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2.逐步归纳永恒和普世的原则。

而这些原则,和巴菲特,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式非常类似。

这个世界是复杂而多元,每件事的影响因子都很多,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不能用某个单一思维模型去思考,必须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型去分析,这要求我们掌握的思维模型越多越好,这就是多元思维模型。

简单点说,就是吸收多学科的知识(不用成为专家,但是一定要掌握基本原理),从每个学科总结出特定的思维模式,融汇贯通,依靠综合思维模型框架进行思考和决策。

据说,巴菲特做投资时,会一般会用到100左右的思维模型,然后根据情况选择需要的思维模型进行评估。这种多元思维,不光可以用在投资领域,对我们做任何的决策都适用,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职场打拼和解决任务难题上。

什么是多元思维?

查理芒格曾认为通过不断学习,了解不同学科领域里的核心思维模型,比如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模型(规律),可以综合培养出“多元思维”习惯。每个领域中那最重要最基础的1,2个概念,就足以支持解释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可以帮你获得解决所有问题的通用能力,这是一种“普世的智慧”。

由于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只在书籍和公开场合说过10多个思维模型,来用于他们的投资系统,而实际用的模型会非常多。所以,多元思维就是一种要用多种思维方式综合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道单一某个道理(思维模式),或几个道理(思维模式),会对你的认知有提升,但却不一定能解决你某个复杂的具体问题,或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举例,我无意中看到《从为什么开始》这本书,从此掌握了万事先问”为什么”的思维习惯,对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巨大,但我还是会在实际的解决事情时,会出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直到后来我发现多元思维这个概念后才明白,有时候要解决某个复杂问题,需要去调用多个思维模型来综合分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多元思维为什么有用?

当你手上有一把锤子的时候,看所有的东西都是钉子;当你手上有个钉子的时候,看所有的东西都是锤子。这个锤子,就是你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假设你只有1,2个方法,是无法解决复杂问题。

比如,你要锯木板的时候,锤子就无能为力。比如,你要涨工资,跳槽与在原公司争取更多待遇,用到的方法会不太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多元思维工具箱。也就是不断的积累各种有用的工具(思维方法),每次遇到问题,去找对应的工具,就能轻松解决。

这里介绍6个常用的职场思维模型供大家参考。

1.黄金圈法则

万事先问“为什么”。遇到问题时,很多人的行为模式顺序是,先问“做什么”,“怎么做”,他们却从来不问“为什么”,他们对根源性问题很模糊。

而聪明人则是先问“为什么”,再去构建“怎么做”,而“做什么”就是是基于前两者的结果,他们懂得先掌握事物的本质,这样会事半功倍。

2.倒逼法

其实就是先设定一个有一定难度的目标,然后逼自己去学习,去实践,去反复训练,然后最后实现这个目标。

3.换位思考

每次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多为对方考虑一下,或者你和别人相处中,弄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不理你,为什么拒绝你,总之都是对你是否定的,你都需要先冷静,你设想一下你是对方,可能你救明白了,你哪里做得不好了。

有句名言,什么叫做笨,就是每次希望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果你不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被人喜欢,那你永远都不值得被人喜欢。

4.极致推理法

当你每次遇到一个难题,做不了决定的时候。你就把这个事情,往最坏与最好的两个方向去推测,看它能得到什么结果。如果最坏的结果对你的损失很有限,但好处却非常大,那就值得做,反之亦然。

5.断舍离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这个模型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时间管理,工作管理上。当你感到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直接套用。精简掉不重要不紧急的事物,只先做最重要最能产生价值、收益的任务。

6.复盘

复盘,你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总结反馈,然后在不断的改进。它就是一种总结能力,很多人其实是不喜欢总结,比如说你做一件事情后,发现结果并不好,但你也不深究,不去总结问题出在哪里,那很有可能以后你遇到类似问题还会再犯错。

复盘模板

v2-24caefa6ba6c64a100c0c372af71ee71_720w.webp20221210

以上6个是我常用的思维模型。

周星驰电影《国产007》里有个”要你命3000″的梗,罗家英在面对终极反派的时候,一本正经的说:这是结合十种致命武器于一身,西瓜刀、毒药、硫酸、自行车车条、手枪、手榴弹和杀虫剂,每一样都可以独当一面。

虽然是个笑话,但我们现实中常常也会做这样类似的事情,比如,喜欢囤积几十G电子书或文档资料、收藏各种知乎干货长文,收集非常多的思维模型,囤积了各种网课,这些都是收藏癖,收藏越多只会造成你很有知识的错觉,同时也加大了你的阅读压力,会因为囤积太多从而望而却步,同时实际应用起来也常常不记得要用哪个具体的方法。

所以,你需要的不是工具的堆砌,而是形成一个个可以使用的方法论。

什么是方法论?

网络百科的定义: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如何形成方法论?

围绕某个问题,需要多个思维模型组合而成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套路。方法论都是围绕解决具体问题展开,同时你要根据具体情况,调用各种需要的思维模型。

举例:以第二章制定年度目标为例,很多人制定的年度计划,只有一张简单的列表。

我的2020年年度目标

1.我要读30本书

2.我要升职加薪

3.我要减肥20斤

4.我要找个女朋友

5.我要投资理财

6.我要每天早起

7.我要买车

这种简易的大目标清单,由于没有分配时间和拆分步骤,导致最终目标都是无疾而终。

我用到了以下几个思维模型来构建我的年度计划方法论。

1.可自由支配时间概念

让我明白时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充裕,更需要珍惜,懂得珍惜你才会从内心,开始要彻底浪费时间说再见。

2.巴菲特两列清单法则

只有限做最重要的事情,余下的”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做”。

3.目标分类原则

把目标分类为生活、工作、学习三大类,让我们的人生更平衡,更和谐。

4.目标设定SMART原则

通过SMART原则让目标更容易执行。

5.一天时间安排分类原则

过好每一天,才能过好你的一生。

这几个模型有机的串联起来,就能起到目标清晰、执行方便,构成完整的年度目标系统,才能帮助我顺利获得我想要的结果。

小结。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轻车熟路地走上跨学科的途径,你将永远不想往回走。那就像砍断你的双手。

当你逐步开始习惯与使用多元思维模型,你可以轻易超越你的同事,会变得比他们更智慧,更懂得”偷懒”省力解决问题,帮助你做出更好的业绩,这样的思维新技能产生综合性好处,会让你不愿意再回到以前老旧落后的思维模式上。

第二部分。

我们从小都应该听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历史小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聪明人都会变换思维方式。

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

还有一个类似的小故事。一个商人向哈桑借了2000元,并且写了借据。在还钱的期限快到的时候,哈桑突然发现借据丢了,这使他焦急万分!

因为他知道,丢失了借据,向他借钱的这个人是会赖账的。哈桑的朋友纳斯列金知道此事后,对哈桑说:“你给这个商人写封信过去,要他到时候把向你借的2500元还给你。”

哈桑听了迷惑不解:“我丢了借据,要他还2000元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向他要2500元呢?”尽管哈桑没想通,但还是照办了。

信寄出以后,哈桑很快收到了回信,借钱的商人在信上写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元钱,不是2500元,到时候就还你。”

通过以上故事,说明我们在遇到难题时,需要打破常规,转换思维,就能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

要想在关键时刻转变思维解决问题,不是靠临时再去网络搜索,而是提前就需要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

牛顿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我们也可以借助前人总结的好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这里介绍三种思维工具,分别是逻辑思维、横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其实都各自都有很多作者出版的书籍阐述如何使用,每种思维方式都有其厉害的地方。但是,这些书籍都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并没有把这三个思维工具进行串联。《解决问题的三大思考工具》这本书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实它们三个是可以组合成一个超级思维工具,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多元思维模型一样,当你只单用一个工具的时候,虽然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往往不够全面,甚至产生错误的结果。

把三个重要的厉害的思维工具组合起来,那它的威力就达到了1+1>2的效果,类似于查理芒格提出的Lollapalooza效应(多个因素叠加累积的效果),是芒格为那些相互强化并极大的放大彼此效应的因素而生造出来的一个名词。

由于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难题,不是单一原因产生的问题,不同的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多个思维方式综合起来,就能帮助你看到问题的全貌,以及更妥善的解决方法。

我还是拿曹冲称象的故事作为例子,来说明逻辑思维、横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这三种思维有什么不同。

这故事的细节是这样的。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于是有人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这属于逻辑思维,即他们把称象这个事情和称其他物品做了类比,在他们的思维习惯里,称象只能这么称。很明显,这两个方法在古代比较困难也不现实,为了知道重量,要杀掉大象,很明显不合理的事情。

于是,我们的主角登场,曹冲祭出了他的刻舟称重法,让大象上船,并刻下船身吃水的位置,然后再用石头替换大象,最终称重石头,就得到了答案。

这里就用到了横向思维,其特点就是从事物的相似点着手,并提出假设和验证,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曹冲就找到了石头和大象的相似点,船和称的相似点,并通过元素的调换,最终实现看似很难的问题。

和这个类似的思维方式还有逆向思维。横向思维也可以理解为换个角度看世界,你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

以曹操的实力和名望,他手下那批知名的谋臣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聪明人。例如,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各个饱读诗书、聪明过人,他们难道想不到这个方法吗?

当然不会,正因为他们太智慧,深知曹操喜爱曹冲,总是称赞他如何聪明,曹操一度要立曹冲为太子,所以这么好的给曹冲展示的机会,这些老谋深算的谋士不会去抢这个风头,而且就算抢了,也不是什么功劳,还会得罪曹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是谋士们不会做。而很多年以后作死的杨修就是喜欢抢丞相的风头,才被曹操杀掉。

所以,这里的大谋士们都采用了批判性思维,不光思考这个事情怎么做,还思考能不能做、要不要做,做了有什么后果,从最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处理这个事情。通过这个故事里的不同人物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里面起到的不同的作用。

所以,面对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如果能把这三种思维方式串联起来,依照一定的逻辑去思考,去查漏补缺,就可以避免犯错,可以让我们把这个问题考虑得更周全,更全面,不会有遗漏,也让我们能达到更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