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心理学,以解决这个时代的精神危机,你觉得心理学真的可以堪此重任吗?(心理学关注的是已经表现为“心理现象”的结果,对于未表现为心理现象之前、影响心理的过程因素,比如社会文化、生物演化、生态环境等)

不能。

虽说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心理,但并非人的问题全源自心理。

很多表现为心理现象的问题,可能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物学等角度,更能看到本质。

心理学是微观视角。

即使有群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这样的分支,心理学整体而言,仍然是聚焦心理的微观视角。如同显微镜,关注精微处,却失去了整体视角。

心理学关注的是已经表现为“心理现象”的结果,对于未表现为心理现象之前、影响心理的过程因素,比如社会文化、生物演化、生态环境等,未能足够关注。

我自己从本科开始学心理学到现在,和心理学打了17年交道。近20年的心理学学习,没有让我觉得自己多懂心理学,反而越学越觉得学得不够,生物学、神经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甚至是物理学,都觉得需要学习。

研究人的学科,比如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本质都是综合学科,因为多因素、多领域影响。

可教育、科研等原因,把关联学科区分为不同学科,突显学科差异,弱化学科联系,减轻了不同领域学习者的学习负担,但造就了孤立视角,阻碍了大家看见全貌。

像内卷、躺平这类现象,很多心理工作者喜欢仅从心理视角发表观点,过于局限。

人口红利、阶层固化、产业升级、全球局势等经济学、社会学宏观视角,比心理学视角更适用。

但很多心理工作者是跨专业入行,他们学习心理学都难有余力,更别提把心理学作为综合学科学习,扩展到其他学科。

愈是如此,作为心理工作者愈需要谦卑些,对于时代热点问题,不要为了蹭热点而用心理学夸夸其谈,这样只会暴露无知。

表现为心理困扰的不少问题,心理工作者习惯提供心理咨询解决。很多时候,如果有钱就能解决问题。

比如因彩礼问题分手,情感痛苦;遇到刁难、无礼、工作安排不合理的领导,又因经济压力原因不能辞职而痛苦;父母感受到社会压力,对孩子从卷好高中,到卷好初中、好小学、好幼儿园、好胎教,卷得亲子关系出问题,孩子心理出问题;……

我不是说有钱就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就像“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我想表达的是:

个人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个人无力改变社会,因而不得不承担社会问题落在个人头上的“这座山”。

心理学只是个“补锅匠”,能尽量帮助被压在“社会山”下的个体,撑出宽敞些的人生空间,就很不错了。

妄谈解决社会时代问题,便是心理学“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经济学解决社会时代问题,都比心理学管用多了。

我自己是心理工作者,认可心理学价值,但“心理学热”不该被过度炒作。

心理学做好自己“一亩三分地”能做的事情,别想着去拯救世界,是心理学人该有的自知。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