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导游强制消费时,导游只有一个人,为什么一车的游客不会集体反抗?(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和道德上的。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就是天然合法的.《乌合之众》)

先给这类事定个性咱再往后唠:

这类霸王旅行社,在最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少了,趋近于无。

一来是因为现在上传个小视频太~~方便了!哪个旅行社出来这么一位,舆论唾沫星子能把整个企业给水淹七军冲垮掉。

二一个是因为疫情以来的旅游相关行业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丧钟,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这里边折了不少。能幸存的,都如履薄冰玩命做口碑,可不敢这么作大死。

所以,这个话题,仅适合分析案例,不适于针砭时弊。

案例里头的现象,出现的思想根基是什么,咱往后放,我先念一段古斯塔夫《乌合之众》里边的原文:

“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和道德上的。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就是天然合法的。”

手打,如有笔误或译本不同,表示歉意。

这段话呢,乍看,似乎恰恰说明不了屁的问题。

因为在案例里头,乘客才是群体,导游才是个体啊!怎么群体就不能给个体立规矩了呢?

错了。

导游在这里并非个体,而是他和沆瀣一气的商家,以及其旅行社乃至整个行业结成的一个利益集团。

导游只是代替这个集团发声的个人而已,他是意见领袖的存在,但决非个体。

你不买,这几天旅行就甭打算痛快——这层意思是集团向乘客表达出来的,乘客必须服从。

而乘客,看似群体,事实上,是个体。

我们日常理解群体个个体,会有常规性认知偏差,认为一群人在一起就是群体。

这还是错的。

一个一个个体的总和,跟群体概念没有一毛钱关系。

你走在贵市最繁华的步行街上,摩肩接踵,你认为这是群体吗?

此刻,如果哥斯拉从天而降,你认为步行街上的老少爷们,是众志成城对抗妖孽的概率大,还是各自抱头鼠窜的概率大?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这一车素不相识的乘客,与其说是群体,不如说是一车单独个体的整合,他们有各自的目的,各自的利益和各自的小算盘,即便集结在一起,仍然是孤立的个体而已。

所以我们再回头看这个案例

它其实是一个群体的代言人(导游)向一大群孤立个体(一车乘客)立规矩的这么一个场面。

于是乎,代言人背后有靠山,个体没有,代言人的话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土皇帝的圣旨。

每一个信息接收者,在感受到不公的时候,首选都是明哲保身看别人反应。

这是人类天性里边的求生欲使然,一如哥斯拉从天而降时四处逃窜的普通人类。

其实这种旅行团也鸡贼,他们通常不会在旅行进行很多天以后才进行强买强卖,因为这个时候游客之间熟了,也许已经集结成群,就不好坑了。

通常是到达目的地,游客之间融冰未完成的阶段,是最合适的坑人时间。

大家谁都不认识谁,都在看别人举动,等别人出头,所以导游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么

如何对抗黑心导游偕同地头蛇商家对孤立乘客的挟制呢?

乘客要集结成群。

人类集结成群的模式很多,比较易于操作的有三,分别是:

利益集结,信仰集结,以及预期集结。

利益集结就是导游和商家沆瀣一气这种模式,他们之间有利益链,共同利益作为粘合剂,把他们紧紧绑定在一起。

而乘客之间,我们假设一种理想状态。

在大家上车时,就每人掏出来等量的一笔钱,选出乘客里边一个代表,把钱都给他。

并告知导游,我们买什么都买一样的,钱都从这人手里出。

这就相当于导游再打算坑钱,不是和一众个体宣战,而是和另一个代理人谈判,而另一个代理人代表的是集体利益。

这样,斡旋的余地就有了。

这感受大伙都能理解,不做赘述。

信仰集结,在这可以表现为信念统一。

比如上车时,有个心眼活泛的游客,在大家谁都不认识谁的前提下,主动建个群,所有乘客一一扫码假如。

那么,导游让大家必须买东西,最先迎来的是一片死寂。

这时候的乘客们,都在群里窃窃私语。

“这导游是人吗?”

“要不一块办他?”

“办!”

死寂过后,就是暗潮喷薄,一大片乘客同时站起来表示不服。

这类对抗模式不需要选领袖,而是集体意志由分散集束成统一后,公共意见由水下浮出水面的一个过程。

而第三种模式,也就是预期集结模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它在于车上这一群乘客,是否对彼此的未来,抱有期许,一旦存在期许,则集体自然集结起来了。

比方说,这一车乘客,都是一个厂子的职工。

他们打早就认识,而且老张以后还指望着老李给刷饭盒,老刘还得麻烦老王帮忙接孩子。

则集体意志浑然天成,水泼不进。

没见过哪个导游面对一大群来自同一社团的游客强买强卖的吧各位?直接让游客从车上给扔国道上都有可能。

这一点如果我们从人类史上找参考,可以想象为什么越是原始的,以血缘缔结的部落,作战时候往往越是骁勇不要命,就能理解了。

他们对彼此的预期,不但有未来,更有血脉传承,则每个人都乐意玩命。人类最纯粹的牺牲精神,往往都来源于这类。

总结

我们往往下意识的会凭借人数多少来判断集体或者个体

这是很幼稚的。

集体和个体的区别,不在于数量。

集体中的个体,他背后有强力靠山,他仍是集结的话事人。

而个体所处的集体,他们之间如果关系链松散,则仍然拜托不了个体该承受的命运。

君不见古代一个太监,可以在万军丛中宣圣旨,而后就让一众膀大腰圆的武将束手就擒么?

太监手里有了圣旨,代表了君王利益,则他个木有小鸡鸡的个体,就成为了最强大的集体,强到足以让武人屈膝。

同理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不太良好的圈子里的个别人,能信誓旦旦理直气壮的把歪理向全世界宣告,且不知自耻。

这也正是因为他们主观的把自己内个圈子,团伙,当成了可驭白虎,可倚黄龙的强力集体。

事实上,一切都是幻觉。

所有你能看到的作鸟兽散,之前都是自以为是的一块铁板。

天下万物,分合聚散,本就没有什么永恒的定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