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更喜欢看西方名著,而不喜欢看中国文学呢?(鲁迅先生说过,多读西方的书,少读或者竟至不读中国的书)

鲁迅先生说过,多读西方的书,少读或者竟至不读中国的书。

中国古代文学,除了一些诗词外,像三言两拍这种话本小说,大都是宣扬愚忠愚孝因果报应,像经史古文这些,很多连思维都是有问题的。

比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写后唐庄宗因宠信伶官而失国,告诫君主要谨修德行。后唐真的是因宠信伶官而亡国的吗?演员里根当总统也没耽误美国当第一大国呀?君主谨修德行就能治理好国家吗?肯尼迪、克林顿风流成性也没把美国带沟里去呀?儒生糊涂一至于此,而这是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我们的孩子读这种文章长大,只能继续做糊涂的中国人。

再比如,从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到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在说苛政的危害,可是,怎样才能制止苛政呢?靠君主臣子勤修德行吗?既然从一开始中国的知识精英就明白苛政的危害,为何两千年下来仍然无法制止苛政呢?

我国古代的多数文章,缺少对人的生命和个性的尊重,缺少对人的主体性的认知,缺少对权力之恶的反思,缺少思辨的逻辑和纯粹的理性,所有的只是对世界近于荒唐的简化和道德化,对道德教化的迷之乐观。这样的文章读多了,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看看古代小说里的角色就知道,他们都成了纲常伦理的傀儡,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因为背负着过于沉重的苦难,很少有作品能表现出健全的人格和人性。当然,佳作也是有的,比如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另外一些作品,能表现苦难,也是好的。但是很多作家又陷入对西方现代派的模仿中去了。更等而下之的,是那些唱赞歌的。赞歌文学如同毒品,品尝起来总是令人愉悦,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使人忘乎所以不知好歹。

所以,我是赞成鲁迅先生的观点的。

————————————

有网友跟我要鲁迅的那句话的出处了。我以为这句话知者甚多,念未及此。不过赶巧我今天有空:出处见《鲁迅全集》第三卷第12页,《青年必读书》一文。

v2-889361416f46f502b6268dca37065c8f_720w.webp20230607

中国古代两千年,以道德杀人,以礼教杀人,以文章杀人,以学术杀人,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刀子,无处不在。我以为对于经过反封建洗礼的我们而言,这已经是常识了。

7979303ec75dc8f9db40c0dfd238b0a9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