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事情是什么?(不给自己贴标签,防止超出标签精神内耗)

我有一个习惯,从来不给自己设定位,贴标签。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愚昧的、聪明的、高尚的、低贱的、幽默的,因为这些标签一旦贴上,就会把自己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牢牢锁死,而一旦做出超过这个范围之内的事,就会陷入一个自我怀疑或者内耗的状态。

昨晚与一个小兄弟唠嗑,他说自己小时候很聪明,学习也好,身边满是赞叹,可如今二十六七岁的年纪,觉着自己越活越倒退。

我告诉他,你现在人为地去定义小时候的自己是聪明的,现如今的自己是糊涂的,当你这个定义定下去的那一瞬间,你就受到限制了,之后如果有超出这个限制范围之外的事,比如某天做错了一件什么事,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越活越倒退了,然后就会被这件事的表象迷住,无法去深究其内在原因,这便是佛家所谓的“着相”。

写到这儿,想起去年来找我问感情的一位女士,原因是丈夫出轨,不知道接下来的婚姻如何发展。了解过后,才知她丈夫一直以来都是周围人口中好老公的典范,又疼老婆又顾家,专一且踏实,她告诉我这是她家里人对她老公的评价。可现在她老公居然出轨了,这件事对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当时是电话沟通,在电话那头吼叫了十几分钟,我也只能默默听着她发泄完(做命理这行有时候挺尴尬)。

《道德经》第一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名可名,非常名。”

释义:可以用语言来名状的道理就不是经久不衰的道理。

这句话在我看来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任何事物,你人为的给它安上一个名号,一个名称,那么它就会被这个名称所限制,无法去探究这件事物本来的一个“自性”,所以才叫做名可名,非常名。就像我上面说的那位女士,她自己和她周围的人,都给她老公贴了个“专一疼老婆”的标签,而当他老公做出与这个标签相背的事情时,痛苦的就是她自己。当这个标签一旦贴上去,人们就很容易忽略他作为一个人该有的本性,人的本性是贪婪,是欲望,是名利,是恐惧。

万事万物都有它本身的自性,就像金银花,都知道它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消炎退肿,那可不可以把“金银花”叫做“月季花”,叫做“映山红”呢?当然可以,因为这些只是一个名号,不管这个名号如何变化,它本身的“性”都是不变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习惯性地不给自己贴标签,不给他人或者周遭事物下定义。不给自己贴标签,为的是不让自己被限制在某一个范围,不给他人或事物下定义,为的是明哲保身。

为何不给他人下定义就是明哲保身?

好比你一直信任与跟随,待你如亲儿子的老领导,某一天他也会为自己的利益把你卖了。你崇拜的老大哥有一天也会把你骗去缅甸割腰子。

要想人生过得顺利点,尽量少踩坑,除了找我这种琢磨命运规律的人推算那个坑在哪,还可以培养出这个不贴标签,不下定义的习惯。

要相信人的本性一直存在,从人的本性出发来思考。也要习惯性地去寻找事物的自性、本质,而非被一些外在的表象所迷惑,好不容易爬出一个着相的坑,又陷入了另一个着相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