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观03:其实你早就学会了”英语“

学习最重要的两步:

  1. 明确问题(输入)和答案(输出)

  2. 用例子构建知识:知识的构建分为两大类型:运动类和思考类 

区别在于是否依靠意识,因为意识是后进化出来的,擅长解决的是推断问题, 但速度缓慢,无法应对多因素任务。

学不会的原因都出在:

  1. 错误的输入和输出,甚至都不知道输入和输出是什么。

  2. 错误的知识构建方式,很多人一生都在用思考类方式来学习所有知识。比如看书学游泳。

  3. 不通过例子仅记忆知识。

以语言为例,四项能力的正确的输入,输出,类型分别是:

  • 听:声音 -> 意思,运动类

  • 说:想法 -> 发声,运动类

  • 读:文字 -> 意思,运动类

  • 写:想法 -> 打字,运动类

我当年接受的应试英语的普遍误区是:

输入和输出是完形填空,阅读选择等这类从一些列文字到另一系列文字的思考类问题。

  • 听:文字 -> 文字,思考类

  • 说:文字 -> 文字,思考类

  • 读:文字 -> 文字,思考类

  • 写:文字 -> 文字,思考类

而当你出国后,就会发现你所学“英语”的输入和真实英语输入是不同的。

那既然都是文字,是否意味着我们练就了很好的阅读能力呢?也并非如此, 因为多数时候学生只是记住了单词的中文描述。 

然而语言的输入从来就不是一个单词,而是一个句子,同一单词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 要想把握句子中某个单词的真正含义,需要通过体会大量不同的例句的意思。 所犯的正是没有例子这个错误。很多英语“名师”,不管他们总结的再好,若仅仅是告诉你语法,你永远都是在记忆信息,而不是学习知识。

在用百词斩背单词时还容易产生另一种偏差,输入输出变成了:图片 -> 中文,运动类。

而学英语时最为致命的误区是插入了中文思考这个中间输出,把单一知识变成了两套思考类问题。

  • 听:声音 -> 中文 -> 意思,思考类

  • 说:想法 -> 中文 -> 发声,思考类

  • 读:文字 -> 中文 -> 意思,思考类

  • 写:想法 -> 中文 -> 打字,思考类

     

 

所以掺入意识思考中文后说英语会异常慢。 很多人可以听得懂意思,但让他同时给你翻译成中文的话,他会反应不过来, 就是因为他的大脑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并不思考中文。

很多英语方法正是在解决这三个误区:

原理一:矫正输入输出的偏差: 

  • 看电影学英语

  • 练习说外语:选个话题,表达看法,不思考中文。

  • 只看英语解释,是避免加入中文思考这个中间输出。

原理二:不经过意识,而使用运动类构建知识: 

  • 泛听,泛读

  • 看电影学英语

原理三:通过例子避免仅把知识当信息记忆: 

  • 理解单词时看很多个例句,重构你的大脑对理解该意思的连接。

  • 针对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分别用大量例子练习。

十年学不会英语的真相很残酷,并不是因为没有努力,你确实学到了知识,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知识。

 

 

PS:
学习观5.5是思考类的学习方法,但千万别忘记还有一类知识并非思考类,非意识能解决的。面对这种情况,就不得不大量训练,也就是俗称的肌肉记忆。

这类知识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输入输出。若没有输出的反馈,练习一辈子也无效。这是英语听力和口语学习中人们不断犯的错误。

“我们知道体育运动需要练习,知道理论不能并让做到。可我们对外语的学习却在「用看书来学游泳」”